六月時候,中國電影《建黨大業》大鼓大擂在香港上映,而同一時候,「美國良心」羅拔‧烈福(Robert Redford)導演的電影《Conspirator》(港譯《驚殺大陰謀》)亦在香港推出,不過卻靜悄悄得多。《驚殺大陰謀》內容講1865年4月,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在華盛頓遇刺身亡。警方很快便逮捕了七男一女,控告合謀殺害總統、副總統和國務卿。案中唯一女被告是42歲的失婚婦人瑪莉‧蘇勒,她離婚後得到一間屋,她為賺生活費而租出部份房間,想不到入住的是行刺者。她的居所成為籌劃行動的大本營,而因此她便同時被控為同謀。
在這部重現美國早期歷史的電影裡,七位刺客向總統、副總統和國務卿行動過程,畫面出現得很少,各有關人等的臉孔只在鏡頭前閃過而已,導演顯然不想讓觀眾看他們。林肯總統、副總統和國務卿做了些甚麼,而會被人暗殺,而政府政策受害人遭受甚麼損失,憤怒和仇恨嚴重到要策劃行刺國家領導人,這些在電影中完全不提,導演羅拔‧烈福連一句說話、一個畫面也不交代。
兼任監製、編劇、導演的羅拔‧烈福拍攝此片,重點放在28歲的律師法迪克愛肯身上,他在南北戰爭中建功,退役後剛成為律師,便在非自願情況下被安排出任瑪莉的辯護律師。他要力證瑪莉並非同謀,還她清白。
羅拔‧烈福的價值觀明顯是:失婚婦人含冤能否得雪,比總統、副總統和國務卿被行刺一事,更加重要。這樣的價值觀對中國人來說,簡直匪夷所思,然而尊重法律、寧枉毋蹤,卻是美國文化精神,又是現在美國與中國政治文化上最大的分別。今天的羅拔‧烈福拍製電影,強調美國的政治文化價值觀,可以說,他這部《驚殺大陰謀》差不多能比擬中國同期的《建黨大業》。不同的是,中國《建黨大業》充滿愛國情緒的肉麻對白,而美國《驚殺大陰謀》卻全無愛國對白和行為描寫,但內裡卻隱藏擁護美國的熱情。羅拔‧烈福堅定相信和擁抱美國的核心價值,然而愛國之情不露,稱他為「美國良心」不為過。
《驚殺大陰謀》全片兩小時多,完全沒有迎合愛刺激觀眾的行刺動作、驚險、緊張畫面,絕大部份篇幅都是講律師如何為洗脫女被告罪名而奔跑。他投入的程度不單只令女朋友、和熟悉他的人抱怨,甚至還招惹到外人恐嚇他,並向他擲石頭。但他不顧一切,獨自勇往直前。法律本身枯燥無味,中國電影和電視劇(香港例外)絕少碰它,然而美國同業則樂此不疲,法律影視作品拍過不停。美國有專門播放警探內容的電視頻道,可能還未有相似性質的律師電視頻道,但已差不多了,因為律師會是僅次於警探最常在美國影視作品中出現的故事人物。
律師工作乏味,然而像其他美國電影一樣,《驚殺大陰謀》卻能拍出趣味性。羅拔‧烈福的本事有那裡?其實也不是甚麼秘密或殺手鐧,關鍵還是在於美國電影注重「真實」,甚至可以說達到「逼真」程度,於是趣味性便出現。有識的觀眾買票來看律師工作,不會覺得沉悶,還會覺得有得益、值回票價。
我們都不知道1865年美國法律界和律師行業的情況怎麼樣,羅拔‧烈福在電影裡便重現給我們看,這已經有足夠趣味性,至於驚險、緊湊、刺激,或者男女主角上床的畫面完全欠奉,其實也沒有所謂。可是次級導演,便不能像羅拔‧烈福那樣做到這一點,他們要找來俊男美女當主角,還要發展愛情線,甚至動作場面,製造各種各樣刺激,來滿足各類觀眾。羅拔‧烈福不賣這一套,毋需向觀眾妥協,《驚殺大陰謀》更無床戲,有的是美國歷史上的各種細節,實在是有誠意的佳作。
電影中,1865年的美國法庭,像牛仔電影裡的酒吧改建而成,法官與其他人坐在一張長方型大檯,向被告和辯護律師發問,現場有不少人在看。此外,女被告所處的監獄牢房,沒有床、椅、檯,空空如也,地上只有乾禾草。後來,輪到女被告的兒子也被關在牢房裡,那時,已有一張床在房間裡。
還有一個細節令我很感動,女被告從牢房出來被帶去行刑,她的眼睛受不了陽光,感覺很痛苦,此時有一位獄卒急忙衝前舉傘,為她擋陽光,然後又有獄卒用布袋為她套頭,讓她免受在場人士的眼光,保護她的尊嚴。羅拔‧烈福拍出1865年美國政府己尊重人權,而今天中國政府似乎還未懂得這一套。一個畫面已看得我感動,根本何需要甚麼「為國為民、壯烈犧牲、驚天地泣鬼神」的激動人心畫面和情節呢?製作人拍影視作品,缺乏真心,便都只會是堆砌,流於煽情。
這部美國式《建黨大業》,也並非完全正面,也有觸及「美國政治的黑暗」。原來政府安排一腔熱血的28歲律師法迪克愛肯為女房東辯護,目的只是讓他的正義行為見報,引誘還在逃的唯一疑犯(也就是女房東的兒子)出來。這個計謀真的奏效,女房東的兒子終於現身,見母親最後一面,然後被捕,而他幸好最終獲判無罪。
羅拔‧烈福歌頌美國法律精神,可是美國今天「成也法律、敗也法律」。美國由律師治國,本是好事,然而無良律師實在多,有時便會是「禍國」源頭,今天美國人日常生活裡,幾乎離不開律師,過馬路被汽車碰撞、在五星級酒店的洗手間裡滑倒、家裡浴室水喉漏水而與裝修工人爭吵,都有專家律師向你獻計,然後要平分你的得益。美國每個人的財產,都因這樣那樣的情況而有機會被無事找事做的律師來分去一部份。看法律電影,可以反思的地方不少。(完)
#####
作者發表於各大報刊雜誌的文字,現經由作者整理重刊,公開閱讀。
[ #2011電影 ]